摘要: 从影响管内对流换热的因素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管内流体流动状态、表面形状、物性、脉动等对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介绍了利用缩放管、金属泡沫管、纳米流体、高压电场等强化换热的方法.对中高温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大温差管内对流换热的应用及其强化方法进行了展望.
[1]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过增元,黄素逸. 场协同原理与强化传热新技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3] 傅要,王彤,谷传刚.圆管内对流换热场协同理论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17):70-75.[4] 师晋生,张巧珍.管内对流传热有效能损失分析[J].干燥技术与设备,2005,2(2):6972.[5] 〖JP2〗胡玉生,曾丹苓,李友荣,等.恒壁温下管内流体脉动流动对流换热的数值模拟[J].工业加热,2006,35(1):3-6.[6] 黄维军,邓先和,周水洪.缩放管强化传热机理分析[J].流体机械,2006,34(2):76-79.[7] 张尉然,赵斌. 多孔介质强迫对流换热及研究进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4):11-28.[8] 杨卫卫,何雅玲,黄竞,等.多孔材料强化管内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28(1):104-106.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